婆婆特别喜欢儿媳章淑荣给她按摩
今年59岁的章淑荣和丈夫郑学胜,都是弋阳县花亭垦殖场的普通下岗职工。近10年来,在丈夫郑学胜的支持下,她细心服侍双目失明的亲娘,贴心孝敬瘫痪在床的婆婆,热心照顾无儿无女的邻居老妈妈,不仅温暖了3个娘亲,和谐了10个家庭,而且感染了乡邻,感动了社会。2013年,章淑荣分别被评为“全市最美母亲”、“全市道德模范”和“全市最美家庭”。
柔弱肩膀扛起孝亲重任
章淑荣的婆婆和公公都是安徽人。1959年,因当地大面积闹饥荒,公公婆婆带着4个子女逃荒至福建,之后来到弋阳县花亭垦殖场定居。1974年,章淑荣与丈夫郑学胜结婚,这才算是认识了公公婆婆。大儿子刚过10岁,退休的公公就带着婆婆回到安徽老家,帮做服装生意的大姑子郑玉美照顾家庭,且一呆就是20个年头。
2004年冬至那天,章淑荣82岁的公公在老家安徽去世。此时的婆婆,不仅做不了家务,还需要别人照顾。办完公公的丧事之后,看大姑子郑玉美的生意太忙,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婆婆,章淑荣和丈夫郑学胜商量后,于是背着婆婆回到时隔20载的弋阳。
俗话说:“婆媳自古是冤家”,但章淑荣一直以来与婆婆如母女般和睦相处,从来没有红过脸。婆婆身体和精神每况愈下,喂饭、洗澡、翻身、搓脚、大小便等全都靠她。为了不让瘫痪的婆婆身上有异味,章淑荣总是不厌其烦地更换床上渗有大小便的床单,一天三次,从不间断。老人喜欢吃肉,章淑荣就经常去菜场买肉烧给婆婆吃。“我这个儿媳妇比亲生女儿都要好!要不是有她,我早就死了。”章淑荣婆婆说到这句话时,眼泪止不住往外流。章淑荣贴心地抹掉婆婆的眼泪,拉着她的手说:“放心吧!我要让你活过一百岁!”
其实,当时婆婆从儿子那里知道,自己是儿媳照顾服侍的第三个“娘亲”。第一个娘亲是与婆婆同龄的亲娘童彩娥,今年已是92岁高龄。亲娘命运坎坷,在年轻的时候就得了一种不能见阳光的怪病,为此只能长期生活在见不到阳光的屋里……80岁那年,也就是2002年,亲娘的双目几乎失明,并因脑血栓长期卧床,吃喝拉撒睡几乎全靠章淑荣一个人照顾。第二个娘亲,也是与婆婆同龄的邻居李香金。李香金老人与章淑荣同住一个小院,房间只有一墙之隔,老人打一个喷嚏都能听到。李香金是个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,她把章淑荣夫妻就当成是自己的儿子儿媳,不论大小事都会想到他们。章淑荣夫妻也把她当作自己的亲娘一样,尽最大努力让她安享晚年。
乐观心态感染身边姐妹
无论怎么比,章淑荣的家庭状况都是非常差的。上世纪90年代初,她与丈夫相继从花亭垦殖场味精厂和玻璃厂下岗。此后,她自己靠给人家做保姆挣取微薄的工资,作为家庭支柱的丈夫则靠收酒瓶卖破烂赚钱,到现在全家人还住在小姑子郑玉枝不足50平方米的平房里。但在邻居眼里,章淑荣从来都是乐观向上的,从不把家庭困难和心里的压力挂在脸上,传递并展示给人的始终是健康乐观的精神面貌。大家都说她是“乐天派”,她总是自嘲“穷作乐”。
无论是乐天派还是穷作乐,章淑荣都能够始终保持积极健康、乐观向上的精神。她那健康的生活态度,不仅感染了左邻右舍,尤其感染了三位“卧床老人”。她们总能从章淑荣的笑容里和笑声中看到希望。
婆婆来家不久的一天晚上,一直闷闷不乐。经过耐心交流,章淑荣得知,原来婆婆是想念去世的老伴了,同时也感觉成了儿女的负担心里不舒服。“哈哈!为了这事啊!”章淑荣在婆婆面前大笑起来,搞得婆婆也跟着笑了……婆婆从此开朗了起来,还经常让儿媳妇在轮椅前跳“广场舞”给她看,一个笑哈哈地跳着,一个乐呵呵地看着,让邻居们羡慕不已。
正因为章淑荣的乐观,大家有什么活动都会想到她。去年4月份,场里要组织一个柔力球队参加全市的比赛,平时在一起活动的姐妹一致推荐了她。章淑荣不想因家庭的事影响大伙的兴致,于是,她天天凌晨4点起床,为婆婆和亲娘做好饭、解好手、翻过身、洗好脸、按过摩之后,步行半个多小时,在6点之前赶到县城排练。半年后,她参加的柔力球项目在全市获得二等奖。在领奖台,她手捧获奖证书,学着奥运会上的体育健儿,不停地给台下飞吻。回到家,躺在床上的婆婆看出了儿媳有高兴事,也跟着高兴起来,并要章淑荣唱首歌给她听。
要不是这次比赛获奖,章淑荣的伙伴们还不知道这个整天与她们一起乐的人,身后吃了这么多苦,受了这么多累。于是,大家纷纷来看望她家的“娘亲们”,并打算组成一个互帮小组,帮助场里一些希望得到帮助的老年人。
两颗善心和谐10个家庭
按理,章淑荣娘家有7个兄弟姐妹,公公与婆婆也生了4个不错的子女,服侍婆婆和亲娘怎么也不该落在她一人身上。难道是她傻或者是她笨?其实都不是,兄弟姐妹们心里非常清楚,那是因为她心地善良,事事为人作想,生怕因为服侍老人的事情,成为影响各个家庭稳定的“矛盾根源”。因此,她宁愿自己多做点傻事和笨事,也不想让“老人问题”破坏10个家庭的和谐稳定。
2006年,章淑荣的父亲去世后,双目失明的母亲,从此一直生活在床上。父亲“过七”之后,“怎么来服侍母亲”的话题,摆在了7个兄弟姐妹的面前……“这样,我反正下岗在家没事,还是我来照顾服侍吧!”看大家都为难,章淑荣最后定了这个调,兄弟姐妹的双手都举得高高的表示赞同。“如果我老婆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,她家7个兄弟姐妹早就因服侍老娘的问题吵嘴了。”默默支持妻子的郑学胜这样评价章淑荣。
章淑荣对丈夫的兄弟姐妹也一样,目的就是不让老人问题产生不和谐因子,影响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。包括她丈夫在内,婆婆有4个儿女,他们都应该、也有义务承担照顾婆婆的责任。但当听说其他3个兄妹不是没时间就是没精力后,她就对丈夫说:“不要讨论这个问题了,就由我们来照顾服侍吧!”性格乐观的丈夫高兴地抱着妻子亲了一口。
孝亲言行感动邻里社会
比章淑荣大10岁的大嫂(郑学胜大哥的老婆),2010年10月份突然得了脑血栓,在上海手术后的第二天彻底变成了植物人,一个星期后回到老家弋阳进行住院治疗。在大嫂住院一年半的时间里,章淑荣几乎是两三天就要去一趟医院,不是帮大嫂擦洗身子,就是带一大包衣服回来洗。同一年,受章淑荣照顾多年的89岁的邻居李香金老人去世,她与丈夫以及儿女为老人披麻戴孝,送完老人最后一程。
2012年冬天的一个上午,章淑荣到“四百步”之外的母亲家打扫卫生,丈夫外出收破烂又没有回来,在沙发上坐时间长了的婆婆想到床上躺着休息,没想到扶墙的左手突然一滑,整个身子瘫倒在地上,不仅造成了髋骨骨折,连坐都坐不起来。在医院,章淑荣内疚得眼泪不断流淌……此后,她成了婆婆的“替身”,连大小便都要靠她来完成。因闻不了婆婆的屎尿味道,她只好戴着口罩帮婆婆收拾身子、清洗衣物,但还是呕吐不断……直到一个月后才慢慢适应。
在安徽的大姑子郑玉美,得知老娘摔了很不放心,可因刚做了手术不方便行走,只好一天打一个电话,要郑学胜一定要好好照顾老娘。4个月后,72岁的大姑子来到了弋阳,当看到老娘一餐能吃下三碗稀饭一个馒头后,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。得知这都是弟媳的功劳,郑玉美老泪纵横:“9年前,把母亲交给你就让我很内疚了,你真是天底下都难找的孝顺儿媳啊!”其实,最令大姑子感动的还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。她来弋阳一个星期后,在服侍老娘时不小心也摔了一下,造成右手脱臼,住院一个星期,吊绷带两个月。这两个多月里,章淑荣既要照顾她,还要服侍老娘。后来,郑玉美逢人便夸弟媳是世界上最好的人。
好人,这个词对章淑荣非常贴切。“做人就应该做个人人都夸的好人,作为女儿或是儿媳,做好这些孝亲敬老的事情十分正常。”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程度的章淑荣,10年来一直用实际行动向家人、向邻里、向社会,诠释了这样一个“家庭哲学”。(康仁辉)
|